首页 > 文化 > 历史 > 正文

【专栏】马与老天津的包子文化,你了解多少

评论手机客户端2021/12/6 9:44:50 来源:第一赛马网 作者:蒋东 编缉:Joanna
摘要:

中国古代的面食大约出现在魏、晋时代。《事物纪原》:诸葛亮南征孟获,在渡泸水时,令以麦面裹牛羊猪肉以祭,始称馒头这是最初的包子。晋代束皙《饼赋》:初春时的宴会上宜设曼头。 此处所说的曼头,其实即是包子。包子史称馒头,别称笼饼,包子名最早出现于宋代。《正字通》:馅,凡米面食物,坎其中,实以杂味,源于五代,盛行于宋。《梦粱录》:水晶包儿、笋肉包儿、虾鱼包儿、江鱼包儿、蟹肉包儿、鹅鸭包儿、细馅包子、笋肉馒头、鱼肉馒头、蟹肉馒头等等对包子种类的记载,相传宋仁宗极喜欢食包子。国人食包子的历史已一千七百多年,馒头原是有馅的后来为区别,将无馅的称馒头,有馅的称之为包子。

早年间繁忙的水陆码头,众多贩夫走卒的追捧使得包子能够在津兴盛。天津卫是漕运路线上属于交通枢纽,往来南方的漕运船只都会在此卸货。天津口岸的商业发展,大量船只在此停靠催生出繁荣的集市。北方传统的包子朔源是以山东鲁菜芝罘胶东系、福山系代表的大包;肉菜相间、猪肉、发面为主的包子。包子拿着方便易携带,符合漕运各人等要逛逛天津卫又可吃饱的需要。

旧时天津卫有名的包子几乎皆源于红桥老鸟市,此地为津早期的工商业发祥之地。那时的老鸟市一带汇集津门各类小吃品种,直至解放前有名的包子铺达十余家。东北角大胡同河北鸟市一带,就曾聚集着地发成、三合成、保发成、义和顺、狗不理等七八家有名的包子铺。早年间的包子为猪肉水馅;肥瘦比例六:四咬一口即流油,面则是发面与死面各和成团,据季节调整不同比例和成半发面。旧时有“同义成的大料瓣儿、陈傻子的五香面儿、狗不理的水馅儿半发面”的顺口溜。老天津包子好吃其实都是半发面,馅肥瘦适当,并且都用宏钟牌酱油。宏钟酱油股份有限公司位于老火车西站,以优质元豆、小麦为原料;元豆经洗、泡、蒸熟,麦子经炒制、粉碎,混合后先固态发酵再掺水稀发酵,发酵历经半年产生出自然色素跟独特的风味。解放后宏钟酱油后并入光荣酱油厂。

旧时津门的三合成包子铺有廿多名店员,店里的何继汉当时号称全市第一肉菜!每天所备肉馅刀剁数百斤,瘦肉剁成绿豆般小丁、肥肉剁成黄豆大的丁搅成水馅,选料、配放、搅拌以至揉面、擀皮儿都极严格,包子褶花匀称每只十五至十八个褶做工精细。店里大灶是有名的王顺成。还有清朝的咸丰末年的天津人陈宝善,在其南市的同合成擅做肉皮虾籽包。陈傻子包子铺由陈宝善长子陈晓亭提议起名,同样价钱每个包子比别处重一钱。陈傻子包子形状菊花顶、抓髻扣,美观好看,肉皮包最出名;将肉皮炖烂后切小碎块、肉汤放凉成冻子切小块、香油拌馅、撒虾子、蟹子,包子蒸熟后肉冻子成汤汁,肉皮口感弹滑。还有同义成永胜包子铺、德发包子铺、一条龙包子铺、宫北大街石头门坎素包子、小伙巷张官包子、南门鱼市老街卢三包子、宏业饭馆叉烧包、五福楼油炸扬州包、北门刘记包子等知名包子铺。

同义成永胜包子铺为津北郊朗园人王成海,二十年代初王成海在法租界海河边马家口摆包子摊,高价聘狗不理的伙计郭品生当领班。包子品种有肉皮包、韭菜包、豆沙包、三鲜包、素包,夏天做锅贴,冬天蒸羊肉包。选料精细不断改进,馅里加进南酱腐乳。王成海后在北郊老家买地种绿豆、小米,冬天卖小米绿豆稀饭,夏天卖稻米绿豆稀饭,遂又请明顺昌酱菜园师傅李作章制酱菜配稀饭。同义成下四个包子铺、伙计近百人。

老南市长城戏院的同合成包子铺,二十年代初由陈宝善、张永太、梁三合办。租一间大屋蒸包子,蒸好后提篮、趸签沿街叫卖。1931年同合成三个人分家,陈宝善与其五个儿子独自经营。

老红桥北门外的一条龙包子铺只一间门脸,进深却十间房。屋顶置十盏电灯,迎面一大镜子照着,当有人进店时宛如一条灯火长龙!时人称为一条龙包子铺。一条龙包子铺的包子;肉馅用整片猪肉加工合理的肥瘦比例,馅中加适量大料粉、酱豆腐、面酱、香油,肉包子中却隐约透出素味不肥腻。包子铺同时会附赠口味。清香的韭菜蒸饺,使食客食欲大增。

旧时东门外大街口有家羊肉包子铺叫恩发德。自摆摊卖蒸包子发展起来的老板时恩庆,后建起三层楼,听着挺大,其实仅一间门脸的占地面积,被当时称为一间楼。恩发德由老师傅把关打馅、兑碱、蒸屉等流程,用半发面、包子皮不渗油、有咬劲儿、包子馅按传统四季做法,选肥羊肉与应季新鲜时蔬、加香油、葱花、姜末、味精调均,鲜嫩味美也是一咬一兜油。

现今的天津包子则是发端于红桥老鸟市的三合成包子铺。解放后公私合营,1956年时任市长的李耕涛为接待外宾及国家领导的需要,恢复天津传统小吃。早年侯家后的狗不理德聚号包子铺在津门诸多传说而知名做为重点扶植;武清下朱庄人高贵有当年十四岁时到侯家后中街刘家蒸食铺做伙计,在店里专学做包子手艺不断长进。高贵友每天除学做包子外,还要到对面的三德轩茶楼去叫卖。三年满师后在南运河侯家后三岔口处摆包子摊。高贵有改大发面成半发面(一拱肥)、馅料将以往的硬馅加高汤改进为水馅。采用水馅与半发面制作工艺,包子口感好生意红火,后高贵有把包子摊扩建成包子铺德聚号。1916年高贵有病故,其子承父业经二十余年先后设立多家分号,四十年代初迁至天祥商场定名为狗不理。此时在北门外又有了一条龙与半间楼两家包子铺,与之平分秋色……。其子高金铭承继产业,转年在南市东兴大街开分号。高金铭是盲人他有四子二女,四子名字的最后取文、章、和、平四字。1932年将侯家后老号迁至北大关桥口。1937年将老号、分号合并,迁址到天祥商场后门。高金铭于1947年病故,高金铭去世后,由其长子高焕文继承产业。

为恢复传统包子副市长李耕涛亲自抓,他经常骑着自行车现场办公,并由和平区饮食公司负责牵头。当办事人员找到高家第三代传人高焕章后却早关张已久,因狗不理传到第三代高焕章兄弟三人时,三兄弟都不擅经营于1952年就关张歇业。遂将原来狗不理的德聚号、陈傻子包子的同合成、永胜包子的同义成、三合成等津门老字号包子铺的厨师骨干聚集辽宁路的松竹梅饭庄,三合成包子铺骨干构成新国营包子铺的主体。

新国营天津狗不理包子铺的字号于1956年2月3日开张纳客,上午十点半开门,众多顾客就拥了进来,坐满了楼上楼下十三张饭桌。厨房里揉面的,打馅的,捏包子的,看大灶的师傅们忙得头上冒汗,但包子还是供不应求。这一天,包子铺从开门到下午三点钟,共接待三百五十多名顾客,原三合成的王荣均成为国营天津狗不理包子铺总店的经理。开业后供不应求生意红火,李耕涛市长又亲自操持,将附近更大的门店批给狗不理。同年3月15日迁至山东路97号原丰泽园饭庄成为当今的狗不理包子总店,国营后创新出新品种三鲜馅包子、仿照西安解放路饺子馆的饺子宴搞了起包子宴,其菜品则延续丰泽园的鲁菜风格。国营包子铺的九名厨师与九个徒工签订合同,由高焕章负责传授技术,一年之内这九个徒工要学会面案、菜馅、大灶三个主要部分的操作,达到中等厨师技术的水平。原三合成包子铺于五十年代以支援内地建设的名义由天津远迁到了太原。60年代初高焕章被调离狗不理后又调至煤铺,文革时受冲击。高焕章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去世。高家第三代高焕章之女高耀珠建国后将李邦尧收为关门弟子再不收徒。高耀珠还曾赴东南亚传承过包子技艺。高耀珠现年事已高,在传授技艺那时间并没赚到钱,近况生活较拮据,祖孙三代共居不足10平米的住房内。高焕章孙子高渊曾与东北一饭店合作称正宗狗不理包子第五代传人。狗不理公司将东北饭店以及高渊告上法庭,狗不理公司,一审、二审均败诉。狗不理公司又诉至黑龙江高院胜诉。后高渊改从事其他的行业。

民国年代南市、老城厢、鼓楼、东北角等繁华地带集中了各类饭馆、小吃店,鼓楼二姑包子是最具传统风味的中华特色美食深受百姓喜爱。清光绪年间,天津城被列强瓜分。大部分旧城建筑被破坏、拆毁,城墙都已倒塌却唯独留下这座鼓楼。鼓楼地带商贾云集旁边有家包子铺,有家传秘方的老板与未出嫁的二女儿经营包子铺。二女儿巧手做出的包子好看好吃;骨头汤和馅、半发面、面宣劲道、馅汤流油肥而不腻味道鲜美,包子蒸得满街飘香。特别喜欢小孩的二女儿待包子熟总先拿给小孩吃,大人小孩都亲热地喊她二姑!……久而久之人们都称这家包子铺二姑包子。1952年因贯通道路的需要鼓楼被拆除,二姑随父回原籍,改革开放后二姑注册鼓楼二姑商标,鼓楼二姑包子手艺传承至今。

本文由第一赛马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若有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我们及时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评论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