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旅游 > 正文

邀你一起到邱桑看赛马

评论2014-8-20 14:15:45 来源:西藏日报 作者:不详 编缉:Joanna
摘要:进入8月份以来,青稞种植户们迎来了青稞丰收的季节,拉萨市各县陆续迎来庆祝丰收的望果节。望果节是我区农牧民群众欢庆丰收的节日,流行于拉萨、日喀则、山南等地,时间在每年藏历的七、八月间,具体日期随各地农事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一般在青稞黄熟以后、开镰收割的前两三天举行。

 

    进入8月份以来,青稞种植户们迎来了青稞丰收的季节,拉萨市各县陆续迎来庆祝丰收的望果节。望果节是我区农牧民群众欢庆丰收的节日,流行于拉萨、日喀则、山南等地,时间在每年藏历的七、八月间,具体日期随各地农事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一般在青稞黄熟以后、开镰收割的前两三天举行。2010年,堆龙德庆县望果节成功申报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望果节是堆龙德庆县农牧民较为重视的一个民族节日。近段时间以来,堆龙德庆县各乡(镇)都在陆续举办各自的望果节,祈盼五谷丰登,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8月14日,采访组在堆龙德庆县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张峰伟的陪同下,来到德庆乡邱桑村,与当地群众一起观赛马、过林卡,体验这里淳朴隆重的望果节。
 
望果节在群众心中的重要位置
 
    从堆龙德庆县一路向西,国道两旁连绵的田地里,青稞结出了沉甸甸的谷粒,让人感觉丰收在即。因为要前往邱桑村过望果节,我们的心情也是十分激动。
 
    在邱桑村,因为望果节的到来,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在草原上聚集起来,一起转田地、看赛马、过林卡,欢度这个传统的节日。平时安静的小山村一下子沸腾起来。
 
    望果节,为藏语音译,“望”为田地之意,“果”为转之意,望果节便是转田地的节日。史料记载,西藏农民过望果节至少已有千年历史。
 
    每年的藏历七、八月间,堆龙德庆县的群众都会选出一个良辰吉日作为望果节的举行日期。在节日的第一天早晨,全村每家派出代表,身着盛装,当阳光撒满麦田的时候,农民们手持麦穗依次排队围着农田转圈游行。游行队前面由喇嘛和农民组成的仪仗队,高举佛像,背着经书,吹着佛号,感谢上天给人们带来了风调雨顺的好年成。对辛勤耕耘的农民来说,眼看着即将收割的庄稼,呼吸着麦田飘来的清香,悠悠唱起古老的丰收歌谣,每个人都为此感到欣喜陶醉。
 
    望果节,在藏民族中留下了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传说很早以前,在一个叫“饿死羊”的草滩上,居住着几户牧羊人,他们早上没有奶茶喝,用凉水充饥,晚上也只能有一点点肉度日子,生活很穷很苦。有一年遭大旱,草滩被太阳晒成一片焦土,牛羊断水缺草,渴死饿死的难以计数,眼看没有活路了,人们不得不拔起帐篷,离乡背井。
 
    有一位牧羊老人,他实在是舍不得自己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故土,就留了下来,孤零零地守护着自己的家,并日日祈祷家乡风调雨顺、人丁兴旺。地藏神看到后,就派身边的3位弟子降临大地,普救众生。3位弟子问病危的老牧人有什么希望,老牧人说:“人不咽气,希望不灭,我求佛的保佑,不是为自己能升天,而是愿死在家乡的泥土上尸骨变成一棵大树,树上的仙桃仙果四季累累,供千万人享用,能叫乡亲们领着自己的妻子儿女,赶上自己的牛羊,两眼望着这棵大树,高高兴兴,回到自己的土地上来,世世代代,安居乐业。” 然后,老牧人就在3位弟子的眼皮底下化作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果树。数日之间,上面硕果累累,香气四溢。
 
    3位弟子用眼泪看着老人树,大弟子立即化作千万颗金灿灿的五谷种子;二弟子化作一头勤恳的耕牛,把种子一粒粒地种进泥土里;三弟子化作一条日夜滚滚不息的大河,河水浇灌着庄稼,滋润着草原,庄稼很快成熟了。
 
    这件事很快被逃往外地的乡亲们知道了,所有的人都回到了自己的土地上。大家看到金果满枝头,看到大片大片金光灿灿成熟的庄稼,心里有说不出的感激。人们怀着对老人的思念、对3位大师的尊敬,有的口念“六字真言”,有的高唱赞歌,有的高举经幡,有的点燃香火,围着金果子树,围着庄稼地,绕着大河,穿过森林,走呀,走呀,不停地转来转去,流连忘返,心事重重,说不尽老人的功德,唱不完3位大师的恩典。有人点起了大火,燃上松针柏枝,把摘下的第一个金果,把收下的第一穗青稞,放在火上,感谢地藏神,同时也祭奠老牧人和3位大师。
 
    从此以后,每到庄稼成熟的时候,家家村村,男男女女都自动出来,在田间地头举行一次盛大的庆丰年、求吉祥的活动,年年岁岁,天长日久,就形成了今天古老的传统节日——望果节。
 
    “望果节是村里除藏历新年外最隆重的节日,在村民的心中有着重要的位置。”邱桑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尼玛桑珠笑着说,“这个时候,在外打工的村民都会回到自己的家中,同时还会热情地邀请亲朋好友一起过望果节。”
 
有了科技的支撑,邱桑村的农作物丰收在望
 
    邱桑,意为“好水”,因这里一驰名千年的温泉而得名。邱桑村,地处拉萨河支流——堆龙曲南岸河谷地带,靠近109国道,交通便利,属半农半牧村。
 
    当我们驱车驶进邱桑村时,一幅幅美景映入了眼帘:蔚蓝的天空下,涌动着金色的麦浪;微风带着收获的味道,轻轻地吹拂我们的脸庞;鸟儿在山谷里自由地飞翔,邱桑河水欢快地流淌;远处,桑烟飘起的地方,人们正在酣畅地歌唱……
 
    “从转地头开始,我们邱桑村的望果节一般要过5天的时间,望果节在村民心中有着重要的位置。”本次望果节活动的组织者之一索朗罗布告诉记者。索朗罗布今年40岁,自打记事开始,村子里的望果节是一年比一年丰富多彩。
 
    “在堆龙德庆县,望果节有着15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2010年成功申报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深受群众喜爱的节日,这项非遗没有具体的传承人,每年过节的时候,大家就依照传统,由村子里一个或者几个有经验的人负责组织这项活动。”张峰伟介绍说。
 
    8月14日中午,邱桑村全村190户、1300多名农牧民男女老幼齐出动,周边村庄的村民也闻讯而来,此时的邱桑村热闹非凡。
 
    女人们胸前佩戴着红珊瑚项链和坠子,每人背一卷经书,男人们脚蹬马靴,身着崭新的氆氇藏装,个个精神抖擞。随着袅袅升腾的桑烟和村民们节奏鲜明的呼喊声,转田仪式正式开始。
 
    绕农田的队伍浩浩荡荡,村民们手持五彩“达达”,缓步行走在一望无际的青稞田畔,口中念念有词,诉说着传诵了千年的祝福。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我们村专门从日喀则地区江孜县购买了5000公斤优质的青稞种子,加上有科技特派员的精心指导和科学的田间管理,今年风调雨顺,收成一定会更好。”看着长势喜人的青稞地,索朗罗布高兴地说。
 
    同时,留守村里的人们正忙着在绿树环抱的青稞田边搭起帐篷,备好青稞美酒、酥油茶、土豆、风干肉以及各种小吃,等候转田队伍的归来。
 
    除了传统的美食,村民们的餐桌上还增添了各种新鲜水果、饮料和各式各样的糕点等。如今,随着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精神文化需求也随之增强,在结束传统的转田仪式之后,还要举行赛马、唱藏戏、打牛角、过林卡等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活动将持续几天时间。“为了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我们还专门从拉萨请了文艺演出队为村民演出。”索朗罗布说。
 
有了轿车和摩托车之后,赛马成了农牧民休闲娱乐的方式
 
    第二天午后时分,伴随着节奏感十足的鼓点声,群众拉开了庆祝望果节的第二项仪式——赛马的序幕。
 
    比赛的地点是邱桑村一块叫做仁青塘的赛马场。“‘仁青塘’的意思就是一块像珠宝一样的草地。”索朗罗布向我们解释说。
 
    当天,来自邱桑村和附近村子的60名骑手参加了赛马比赛,其中年龄最大的快70岁了,最小的骑手刚成年。有的骑手穿着传统的赛马服,身着绣有吉祥八宝的丝绸衣衫,头顶红色璎珞圆帽,脚穿藏靴,熟练地借力马蹬,腾空飞身。待一跃登上马背后,从容变换花样,策马奔腾;有的年轻人则打破传统,立意新潮,身着黑色皮夹克、牛仔裤和马丁靴,策马扬鞭,扮演成黑骑士驰骋在草原上……
 
    “马上拾哈达”、“马上拾物”等节目精彩纷呈,引来村民们阵阵欢呼。当骑手们手持五彩经幡在赛道上尽情挥舞时,表演接近尾声。随后,骑手们骑着披红挂绿的骏马聚拢在煨桑炉旁,依次排好队伍,与村民们一同呼喊祈福的号子——“拉嗦罗”,并向空中抛撒糌粑粉,虔诚祈求今年有个好收成。
 
    比赛结束后,参加比赛的选手还获得了村委会专门准备的礼品——一条砖茶和一床被子。
 
    索朗罗布告诉记者,多年前,邱桑村还是一个贫困的小山村,近年来,邱桑村的发展很是迅速,蜚声区内的邱桑温泉以及附近门堆村的铁矿,都为邱桑村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如今的村民生活富裕、幸福安康。“以前的交通落后,村民的出行和运输都要依靠马匹。现在,村民出行靠的是轿车和摩托车,出行靠马已经成为历史,人们现在骑马和赛马成为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纯属爱好。”
 
    望果节是一个深受西藏人民群众喜爱的节日。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基础上,相关部门要把它办成一个人民群众心中的节日,突出主题,不断丰富文化活动内容,突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创新文艺表演形式,形成与民间团体积极协作参与、群众自发组织开展活动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喜人局面,把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送到群众中间,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若有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我们及时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评论
相关信息